【阜陽心理咨詢中心】你的身體里,是否住著一個受傷的小孩?
編輯: 時間:2025-07-24

【阜陽心理咨詢中心】
每個人的身體里
都住著一個受傷的小孩
前不久,重溫了童話《小王子》。其中有一句話,讓人印象深刻:“所有的大人都曾是小孩,但只有少數(shù)人記得。”
你有沒有發(fā)現(xiàn),即使長大成人,我們還是會出現(xiàn)孩子般的感受。
在工作中沒自信,畏懼退縮,總害怕做錯事;
被別人大聲指責時,感到委屈、害怕,不敢說話;
伴侶不在身邊時,會坐立不安,渴望無時不刻的陪伴;
......
這是因為,我們每個人的身體里,都藏著一個受傷的小孩。那些恐懼、控制不住的情緒、無法走出的怪圈......都是內在小孩的失控。雖然看不見,但帶來的困擾是明顯又深刻的。
前陣子碰見了大學同學惠惠,她看起來毫無精神,整個人消瘦得令人驚訝。問起情況才知道,她和相戀8年的男友分手了。對方已經瀟灑的開始了新戀情,可她還沉浸在失戀的悲傷當中。
舍不得丟掉對方留下的物品,就算看到會很痛苦;忍不住看悲傷的電影,聽悲傷的音樂,即使已經很難過;總是想打聽前男友的消息,明知道會因此受傷......
加上朋友、家人的不斷勸說,惠惠陷入了焦灼、自我責備的情緒當中。“我是不是很糟糕?走不出來,還不斷折磨自己?”
在我建議下,她接受了咨詢師的引導,才發(fā)現(xiàn)這都是「缺愛小孩」在作祟。
惠惠在爺爺奶奶家長大,父母外出工作,總會趁她睡著離開。“爸爸媽媽是不是不愛我了,所以不要我了。”這種思維模式,讓她習慣性反復體驗“被拋棄”的感覺。
如何安撫內在小孩?
心理學家榮格說,幾乎所有的不如意,都源于你的內在小孩。那些沒被滿足的渴望與期待、被壓抑的匱乏與需求、因現(xiàn)實遭遇而形成的痛苦......形成了我們「內在小孩」。
當它沒有被看見時,會演變成你性格里的不理性,不成熟,脆弱敏感......這也是為什么我們在成年后,內心有一部分心理狀態(tài)與功能,仍然和孩子一樣。并且,每個人的身體里,都住著不同的小孩:
拯救小孩:習慣性攬下不屬于自己的責任;
自卑小孩:不斷自我否定,難以認可自己;
戒備小孩:難以進入親密關系,缺乏信任感;
......
如同人生木桶的短板,它不長大,我們再怎么努力也無法成長。
在咨詢師的幫助下,惠惠理解了自己的行為模式:“這并不意味著你很糟糕,只是被「內在小孩」所影響。”當看清這一點,也就擁有了“走出來”的動力和勇氣。
她試著用意象療法與自己對話,從自我責備的狀態(tài)中解放出來,有勇氣去面對內心深處傷痛。
當感到悲傷無助時,她不再讓情緒失控,而是用繪畫療法記錄當下的感受;當不確定內心的想法時,她試著用催眠來挖掘,讓自己更好地面對過往傷痛……
當內在小孩被看到、被療愈,一切問題都變得迎刃而解。
如果你也會:
* 情緒不穩(wěn)定,因為小事就焦躁不安;
* 做事不自信,畏難、總覺得自己做不好;
* 處理不好親密關系,與TA們溝通不順;
* 內心脆弱,容易心態(tài)崩潰......
意味著你的內在小孩在向你吶喊,希望你看見它、擁抱它。只有這樣,我們內心才會真正成長,正確面對生活的困難和挫折,收獲力量和幸福。
當然,療愈內在小孩,會是一場漫長的戰(zhàn)斗,極其不易,一樣會體驗一次次失敗,即被殺死的感受。
但我們會更專業(yè)、高效地幫助你看見、療愈內在小孩,重建與內在小孩的聯(lián)接、釋放被壓抑下的情緒、重塑被破壞的信念。
------分隔線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